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58章(1 / 3)

&esp;&esp;在他大秦,做什么事情都得按规矩来,老秦人不介意给每件事每个东西都编一套完整的流程,比如耕牛就有单独的牛律。

&esp;&esp;希望本朝臣民尽快接受。

&esp;&esp;隔了几日是殿试,秦政特意抽出了一下午的时间来监考。为什么不选上午,因为没空。

&esp;&esp;殿试的试题也是父子俩出的。

&esp;&esp;既然是殿试,难度肯定要比会试大,不然显现不出这批学子的能力。他们可是扶苏精挑细选出来的,综合实力强悍,大部分题目都答得不错的那种好苗子。

&esp;&esp;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,难题才能拉开差距。正好朝中最近频繁有高官被削,他们要是表现好,明天就能走马上任。

&esp;&esp;虽说最初只能以“代某某”的名义当个实习生,可只要表现得不拉跨,转正还是没有难度的。

&esp;&esp;毕竟朝中暂时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自己人接手那些位置,哪怕觉得他们有些德不配位,也得等有人选了再行顶替。

&esp;&esp;所以短时间内,众人不必担心自己转正后是降职转正。

&esp;&esp;最起码要等下一轮殿试吧。

&esp;&esp;算算日子,还有半年呢。

&esp;&esp;本次殿试的题目只有一道,但是考察了贡生们的多项能力。拿到题目的时候,即便心里已经有了准备,不少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。

&esp;&esp;题目直接选取了本位面历史上一次出名的事件,预设考生是当时朝野中的一员。要求他们以对方的身份,在事件中保全自身的同时,提出解决方案。

&esp;&esp;类似的题目会试也考过。

&esp;&esp;但当时只是说考生们作为仓部的司庾应该怎么把自己摘出去,并没有考察后续要如何查清藏税案、追回赋税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。

&esp;&esp;这次的不同,从案件发生到结束,要求考生在一下午的时间里,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。

&esp;&esp;而本次的题目描述,甚至都没有详细讲解这次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,它只是笼统地提及了大概。

&esp;&esp;虽然没听说过这件事的考生看完试题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,可到底缺失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内容,答题时自然做不到尽善尽美。

&esp;&esp;题干这么写,自然是扶苏的主意。

&esp;&esp;扶苏微微一笑:

&esp;&esp;“读史可以明智,希望诸位日后有空多了解一番既往历史。”

&esp;&esp;四书五经里包含着《春秋》,这是一部史书。但可惜的是,它只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。

&esp;&esp;儒生们天天研究《春秋》,研究的重点却不是历史事件本身,而是孔子在这篇著作里表达的观点。

&esp;&esp;那一系列的《春秋某某传》《某氏春秋》,更是其中的重灾区。连孔子写错一个字都要反复琢磨,已经是本末倒置了。

&esp;&esp;如果读史不是为了了解过往、学习借鉴引以为戒,那么读它做什么呢?作者本身在历史面前应该是排在最后的那个研究对象才对。

&esp;&esp;考生们若有所思。

&esp;&esp;殿试考砸了,其实并不影响他们任官。只不过拿不到太高的官位,不过对比连殿试都进不了的考生,他们的还是跟高一些的。

&esp;&esp;想通了这一点,心态就能放平一些。

&esp;&esp;那么接下来,就是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了。

&esp;&esp;了解历史的人,占据一定的先机。不了解的人,也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可能性、分别进行分析,来为自己创造优势。

&esp;&esp;一下午的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考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双眼发黑。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让他们都觉得有些吃不消,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,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。

&esp;&esp;接下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。

&esp;&esp;每一份答卷都满满当当许多页纸,没有一个人敷衍。

&esp;&esp;秦政并没有认真去看,而是以极快的速度随意扫了几眼。他翻页的动作像是在清点纸张数量一样,让周围其他几个陪考官都怀疑陛下到底看没看。

&esp;&esp;扫完,秦政点评道:

&esp;&esp;“态度不错。”

&esp;&esp;字迹端正,下笔认真,写得字数也不少,而且粗略一扫没有太多堆砌的辞藻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