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大嫂这手艺真不错,兔子叫她做的跟龙肉似的。”
孟华就笑,“阿奶,你吃过龙肉?”
“阿奶没吃过,但阿奶可以想象,你说还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吗?不过你娘也真舍得,家里是存了多少油啊,炒个兔子就用这么多,难怪好吃!”
你说老二媳妇怎么就把日子过这么好呢!
前几天人人都说老二死了后,老二媳妇一准改嫁,这家就散了!
谁知不仅没改嫁,还把这个家照顾得那么好,谁都说,甄桂芝的三个儿子虽然有滑头的,可劲儿都往一处使,日子会越过越好的。
孟老太吃完饭就把碗还给孟华,让孟华带回去。
家里孩子闻到兔子肉的香味,都馋的厉害,孟大嫂就把他们关在屋里,怕他们进来要肉吃,丢人现眼。
瓜子眼看着不够卖,甄臻又去了一趟县城,找赵美兰买了点瓜子,同时想买几包奶粉备用。
毕竟奶粉这东西得提前买着,省得孩子没口粮。
不过她票不够了,得拿东西出来换。
她又拿了个大铁锅出来,价格参照上一次,赵美兰很快就给她找到了买家,对方给钱很爽开,甄臻给自己买了根冰棍,又买了两斤糖,两斤桃酥。
赵美兰直说她花钱大手大脚,叫她悠着点花。
甄臻笑了笑,不仅不收着,还想叫她帮忙定一辆自行车。
这年头买自行车要排队,虽然现在钱还不够,但等排到时钱肯定赚到了。
这不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吗?有赵美兰在,排队都能快点,票据什么的也能叫她想想办法。
赵美兰靠甄臻赚了十几块钱了,这点事虽然难办,但也不是不可能,她满口答应下来。
这次来县城,孟大嫂特地嘱咐甄臻来给孟丽带点东西。
甄臻买完东西后就去孟丽家了。
孟丽的公婆都是棉纺厂的职工,俩人住在家属院里,这家属院是县城数一数二的家属区,很容易找。
甄臻过去时,孟丽正坐在家属院里洗衣服,洗了整整两大桶。
“孟丽。”
孟丽一愣,不敢相信地抬头,脸都亮了起来,“二婶!你怎么来了?”
家属院都是周长胜父母单位的人, 见孟丽家来人,都伸长脖子张望。
毕竟是代表了孟丽娘家人,甄臻的言行举止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对孟丽的评价。
甄臻神色温和地冲她们点点头。
家属院的人没想到孟丽老家人这么出众。
虽然是做了母亲的人, 可穿着大气,谈吐有礼不凡, 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在县城这小地方简直是鹤立鸡群。
家属院的人暗暗称奇, 这年头城镇户口吃香, 他们都觉得孟丽嫁过来就是图周长胜的城镇户口, 私下里没少议论孟丽,谁曾想孟丽娘家人跟他们想象的截然不同。
“孟丽,这是你婶婶啊?你婶婶长得好漂亮。”
甄臻没有谦虚,大大方方地谢过了,又对孟丽说:
“我来供销社买点东西,你爹娘叫我送点瓜果给你。”
孟丽嫁人后就很少见到娘家人,从心底里高兴, “婶子, 你去供销社买什么了?”
“给二丫和三娃买点奶粉。”甄臻把糖和桃酥递给孟丽。
众人直勾勾盯着,家里两个孩子吃奶粉, 一买就是三包?这是什么人家啊!
送礼的糖和桃酥都是名牌的, 网兜沉甸甸的, 看起来有四五斤,买这么好的东西上门, 还真是舍得!
看来孟丽的这位婶婶身份不凡,不是干部就是干部夫人。
孟丽也觉得婶婶太客气了,爹娘叫她带东西本就麻烦她了,她还这么客气, 这年头谁家过日子都不容易啊。
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,觉得婶婶惦记着自己,在婆家也能抬得起头了。
孟丽道:“婶婶,你太客气了,都是自家人,哪需要这么好的东西?”
“上次我看你精神不好,起身时眼睛发黑,猜想你是低血糖,就带了点糖和桃酥让你补补。”
孟丽莫名有些鼻酸,结婚后在婆家过得并不开心,娘家人的关心叫她心里暖。
她挎着甄臻的胳膊,亲昵道:“婶婶,进去坐,我给你倒水喝!”
甄臻笑着跟她进屋了。
周家分的职工房也就六七十平,在后市看六七十平不算大,可在住房紧张的七十年代,这算相当不错了。
这年头的房子不讲公摊面积,七十平方也能做个三房,外加走廊院子,看起来还挺宽敞的。
屋里挂着语录和日历,还有周长胜父亲在单位受的表彰证书,看起来是个非常典型的职工家庭。
周长胜和孟丽的房子靠东,被厨房挡着了,采光不好,周家又舍不得烧煤炉,那房子看起来湿冷冷的。
孟丽端来水,甄臻不习惯用共用的搪瓷查岗喝茶,就没喝。
“你娘给你带了玉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