陛下和皇后的感情果然深厚。
想到这里,谢云织莫名有一瞬恍惚,本犹豫着是否禀告的事情脱口而出,中领军
崔衍昭本来打算走的,听到还有表弟的事,遂停了下来,目光落谢云织身上。
谢云织:中领军他
她顶着崔衍昭目光,心里觉得自己失言。但话已出口,停下来不说又不可能。
中领军前日拜访家父,谈及之事与皇后有关。臣担心伤及陛下与中领军兄弟之谊,故踌躇未表。陛下恕罪!
其实她犹豫的原因还有一个,她觉得以陛下和皇后的情谊,别说中领军与父亲联合,就算再联合百人,千人,也无撼动的可能。
这件事在她看来可说可不说,就是觉得不说的话有些对不起陛下。
但现在已无需踌躇了,因为她已经说了。
听到谢云织的话,崔衍昭恍然大悟。
谢珉刚回京就继续上书告王适安的状,他以为是固定节目,原来还有表弟的原因。
这样下去情况不会发展成亲情爱情二选一吧?
不对,以王适安事事都要掌握主动权的性格,大约会把另一个选项干掉。
崔衍昭心情复杂,爱卿何罪之有?朕倒要谢谢爱卿告知。
原来他要处理的不只是婆媳关系。
崔衍昭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陷入沉思。
太极东殿中,虞堪之假装专注地盯着错金香炉中升起的烟雾,久久不敢说话。
崔衍昭看着虞堪之沉默的样子,幽幽叹道:我以为你与谢卿他们不一样。
虞堪之低下头。这次的角度看不全烟雾运行轨迹,他于是专注地看香炉。
这炉可真炉啊。
崔衍昭:你有事明明可以向我直言,却要背着我与谢卿他们联合。
什么?联合!
虞堪之听到了敏感话题。
他本来还在看香炉,闻言赶紧抬头道:表,陛下,臣没有不臣之心!
崔衍昭愣了一下,而后反应过来朝臣勾连在古代已经能看成谋反前兆了。
这是不能碰的话题。
崔衍昭觉得自己这样说实在是太伤虞堪之了。
兄弟一场,说话这么重不合适。
崔衍昭开始思考换角度开口。
不过虞堪之像是被攻破了防御,也不沉默了,急切地道:臣那样做,其实是为促使陛下和皇后重归于好!
崔衍昭:?
为了让他和王适安重归于好,于是破坏他和王适安的关系?
这合理吗?
不对,他和王适安本来就很好啊。
这个理由真是一眼假。
崔衍昭决定和干了坏事还不说实话的虞堪之友尽,但电光石火间又替虞堪之想到了一个完美的逻辑
因为他和王适安关系很好,所以虞堪之要先破坏他和王适安的关系,才能促使他和王适安重归于好。
是符合逻辑了,但不符合现实的道德。
想到这里,崔衍昭微微起身,诧异地问虞堪之:表弟,你是不是在写小说?
小说一词最早可追溯至《庄子≈iddot;杂篇≈iddot;外物》的饰小说以干县令,其于大达亦远矣,不过这时指的只是琐碎的言语。及至后汉,班固在《汉书≈iddot;艺文志》中言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。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,提到小说经小说家通过各种渠道采集而成。
到了魏晋时期,许多名士加入写小说的行列,出现了《笑林》、《博物志》、《搜神记》等诸多作品。
所以虞堪之偷偷写小说也很正常。
虞堪之只想着赶紧澄清自己,并未回应崔衍昭这一句提问,而是把自己从姨母那里得知姨母破坏了表哥表嫂关系,决定剑走偏锋利用谢珉激起表哥的逆反心理,让表哥更爱表嫂的心路历程说了一遍。
把一切交代完,他紧张地看向崔衍昭。
从表哥的态度上,他已经意识到他冒犯到了表哥,但他希望表哥听完他的心路历程后能稍微理解他一点,至少不要太生气。
他本意也不是为了让表哥生气。
崔衍昭深深地凝视虞堪之,道:这样吗?那你很适合写小说了。
可以和谢启坐一桌。
虞堪之不解其意:表哥?
崔衍昭:我与皇后很好,你不用操心。
说完就示意虞堪之离开。
虞堪之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被放过了,心里颇过意不去,准备主动请罚。
正要开口的时候,他察觉有人进来。
表哥的宫侍怎么不通传啊?
虞堪之纳闷地抬头,看到来的是王适安。
是王适安,那没事了。
想到自己鼓动人说王适安坏话的事,虞堪之不想面对王适安,但门只有一扇,而且王适安进来后就关上了,他不可能无声无息跑出去。
精彩书屋